在南北两宋的交替之时,神州大地正处于破碎的危机之中,金国铁蹄踏上了南下之路。长年累月的战乱无情地摧残了中华文明,使国家一度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。然而,正是这一时刻,许多抗金名将从群雄之中脱颖而出,他们凭借辉煌的战功中国股票配资网股票配资,为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谈到这个时期的抗金将领,很多人自然而然会想到以岳飞、韩世忠为代表的中兴四将。然而,除了这四位英雄,还有一些不为大众所熟知的将领,他们在抗金方面的表现同样令人瞩目,不逊色于中兴四将。本文的主人公——刘锜,便是其中的佼佼者。虽然他未能跻身中兴四将和抗金七王的行列,但他凭借“顺昌大捷”和“柘皋之战”两场辉煌战役,成为南宋“中兴十三处战功”的重要一员,他的军事才能绝对不逊色于任何一位名将。
刘锜在两宋之交的抗金战争中声名赫赫,他的两大历史性战功——顺昌大捷和柘皋之战,奠定了他在历史中的地位。这两场战争中,刘锜指挥的南宋军队重创了金国的南侵大军,尤其是金兀术为首的精锐部队,彻底打击了金军的嚣张气焰,为迫使金国签订绍兴和议铺平了道路。因这两次显赫战功,刘锜被南宋朝廷高度评价,甚至被宋孝宗列入“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”,并对其褒扬道:“自金虏入中原,将帅皆望风奔溃,未尝有敢抗之者。”这些战绩使得刘锜成为抗金名将中的佼佼者,甚至在历史上,他的军事影响力超越了那些在抗金战斗中表现较弱的“抗金七王”中的部分人物。
展开剩余81%然而,令人感到意外的是,尽管立下如此赫赫战功,刘锜在绍兴和议之后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用。相反,他被宋高宗赵构剥夺了兵权,被冷落到荆南担任知府这一相对平庸的职务,曾经的军事才能就这样被埋没。尽管晚年,刘锜曾被宋孝宗重新启用,参与了对金国皇帝完颜亮的采石大战,但由于年老体衰,他未能再次立下赫赫战功。对于这一命运,后世的许多历史爱好者纷纷感到惋惜,也对赵构埋没人才表示愤慨。很多人不禁疑惑,刘锜如此出色,凭借两次大功为绍兴和议奠定基础,且曾是赵构的心腹将领,为什么和议签署后,刘锜却被削弱兵权,彻底淡出历史的舞台?
要解答这个疑问,必须从刘锜的出身背景及其在抗金战争中的表现入手。刘锜出身将门世家,他的父亲刘仲武是泸川军节度使,家族世代为官。自幼随父学习武艺,凭借出色的射术,刘锜很快在禁军中崭露头角,成为一名知名的年轻将领。凭借出众的才华,刘锜受到了殿前司都指挥使高俅的赏识,并被推荐为朝廷的閤门祗候。閤门祗候是朝廷的备用武官,通常由杰出的年轻军官担任,因此刘锜的未来也显得光明无限。
靖康之变后,赵构即位成为宋高宗,他在选拔青年军事人才时,对刘锜格外青睐,并将其任命为閤门宣赞舍人,随即派往陇右地区担任都护,参与对西夏的作战,取得了显著的战功。张浚,赵构的亲信大臣,对刘锜的表现也非常赞赏,推荐他为泾原路经略使兼知渭州。张浚的推荐为刘锜的军旅生涯开辟了新的道路。此后,刘锜参与了富平之战,虽然战败失去了渭州,但并未受到过重惩罚,仅被贬为绵州知州。凭借张浚的支持,刘锜很快得以恢复职务,出任川陕宣抚司统制,并在和尚原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。
刘锜的表现令整个朝廷为之侧目,朝廷内外的文臣武将都希望能将这位英勇的将领招至身边。赵构曾下诏将刘锜召入临安,但川陕宣抚使王似却希望刘锜能留守川陕。最终,刘锜还是成功进入临安府,并被任命为带御器械、江南东路马步军副总管。从这一职务来看,赵构显然将刘锜视为自己极为信任的将领。特别是在杨沂中出征后,赵构特意让刘锜临时接替杨沂中,负责宿卫亲军的事务,进一步体现了他对刘锜的信任。
值得注意的是,赵构自登基以来,对武将的信任一直较为谨慎,尤其是经历了苗刘之变之后,他对武将的猜忌与防范达到了顶峰。即使是岳飞、韩世忠等多次为赵构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,赵构也未曾将他们视为心腹,而更愿意将权力集中在文官手中。然而,刘锜作为将门之后,拥有极高的军事才能,唯一能够与其匹敌的便是杨沂中。这也使得刘锜在赵构心中占据了独特的位置,毕竟他是少数几个能掌握宿卫兵权的将领之一。
随着赵构的信任,刘锜在禁军的掌控上逐渐壮大,他利用禁军内部的纷争,成功获得了侍卫亲军马军司及殿前司、侍卫亲军步军司的兵权。凭借这一强大军事力量,刘锜不仅重整了南宋的军队,还兼并了王彦的八字军,建立了独立的军事力量。他很快便投入到抗金的前线,成为长江战线上不可或缺的主力军。第一次绍兴和议后,刘锜被任命为东京副留守,带领三万余人前往汴梁接管。
然而,就在他准备在汴梁安家立业时,金兀术撕毁和约,重新发动南侵。刘锜不得不临时撤退至顺昌,并展开了顺昌大捷。在这场战斗中,刘锜利用坚壁清野策略,巧妙设伏,成功击败了金军,并重创了金兀术的主力,使得金兀术被迫撤退。凭借这场战斗的胜利,刘锜被升职为武泰军节度使,并继续为岳飞北伐提供支持。
紧接着,刘锜又在柘皋之战中大获全胜,打破了金军的“铁浮屠”和“拐子马”,使得金兀术的南侵计划彻底破产。两场胜利让金兀术再也没有能力向南扩展,只得选择与南宋签订绍兴和议。然而,在和议签署后,金国并未完全遵守,赵构却没有采取进一步的军事行动,而是选择与金国达成妥协。此时,刘锜继续支持岳飞北伐,提出应利用这一战机光复北方,但赵构并不愿意激化矛盾,导致了双方在军事策略上的严重分歧。
赵构对刘锜的重用,在他取得两次大胜之后反而成为了他的负担。刘锜的主战态度与赵构的谨慎保守发生了激烈冲突。最终,赵构不愿继续打下去,他为避免战争升级,选择在绍兴和议的框架下保守与金国的和平。此时,刘锜对金军的深刻了解让他坚定支持北
发布于:天津市豪瑞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